內(nèi)容導讀: 丑陋建筑評選研討會實況 4月8日,由暢言網(wǎng)主辦的“中國十大丑陋建筑研討會”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四層召開。丑陋建筑評選獲得了眾多文化屆、建筑界學者、專家、藝術家、建筑師們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討會主要針對建筑美丑以及丑陋建筑所涉及的各...
丑陋建筑評選研討會實況
4月8日,由暢言網(wǎng)主辦的“中國十大丑陋建筑研討會”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四層召開。丑陋建筑評選獲得了眾多文化屆、建筑界學者、專家、藝術家、建筑師們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討會主要針對建筑美丑以及丑陋建筑所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展開討論,輔之以為暢言網(wǎng)丑陋建筑評選活動建言獻策。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明賢、中房集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資深總建筑師布正偉、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王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北京白林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代表白林、美國惟邦環(huán)球建筑設計事務所首席設計師汪克、北京三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北京壹空間畫廊藝術主持梁克剛、都市筑景國際建筑設計事務所總建筑師褚智勇、九源國際建筑顧問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鄭黎晨等十位業(yè)界權威人士出席會議,并針對丑陋建筑的評選標準、評選方式以及丑陋建筑的成因等話題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搜狐網(wǎng)、新浪網(wǎng)、搜房網(wǎng)、自由建筑報道、中國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師網(wǎng)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現(xiàn)場跟蹤報道。
評選丑陋建筑,旨在推動當代中國建筑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從專業(yè)角度抨擊惡俗,讓業(yè)主、甲方、建筑師和人民大眾共同認識建筑文化的一路艱辛。研討會上,嘉賓們言之有物、字字珠璣,有共鳴、有爭論,誠懇地表達出他們對丑陋建筑的真知灼見。
在一片熱烈、祥和的氣氛中,研討會走向尾聲,但嘉賓們深感意猶未盡。會議結束后,大家仍是邊走邊談,并向暢言網(wǎng)編輯提出關于丑陋建筑評選的合理化建議。
點擊參與暢言網(wǎng)“2011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
以下為研討會實錄
暢言網(wǎng):
2010年度的丑陋建筑評選結果已經(jīng)公布,本次評選活動在業(yè)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天邀請各位專家召開這次研討會目的是對第一次評選活動進行總結,在座各位有些是第一次評選的專家組成員,同時也有新加入的專家和建筑師。通過今天的討論,希望大家能夠暢談對建筑美丑的見解和認識,另外也對暢言網(wǎng)的評選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將丑陋建筑評選打造成為一個品牌,讓人們逐漸認識到當前建筑行業(yè)存在的問題,促進行業(yè)更好地向前發(fā)展。
王明賢:
暢言網(wǎng)聯(lián)合建筑界、文化界專家學者、建筑師、藝術家舉辦的2010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最初時候我們很擔心這個評選如何在中國進行下去。但在活動開展起來之后,建筑界、藝術界的專家學者以及廣大網(wǎng)友非常支持,投票很踴躍,評選專家探討得非常激烈。最后,經(jīng)過反復研討,最終名單是:北京盤古大觀、沈陽方圓大廈、安徽阜陽市潁泉區(qū)政府辦公樓、重慶忠縣黃金鎮(zhèn)政府辦公樓、邯鄲元寶亭、四川宜賓五糧液酒瓶樓、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濰坊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江蘇阜寧天鵝港灣酒店、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評選結果在網(wǎng)站發(fā)布以后,幾百個網(wǎng)站相繼轉載,好多老百姓都特別有興趣,社會大眾很希望討論這個問題。社會普及確實很重要,我也深有感觸,所以后來暢言網(wǎng)考慮將活動繼續(xù)舉辦下去。今天,邀請在座的建筑界專家匯聚一堂,希望大家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精彩見解。
王戈:
談到“丑陋”,從字面上大家很容易去理解,但是和建筑聯(lián)系起來,大家會很難去評說。我參加了幾次丑陋建筑評選研討會,也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的,幾位專家的想法很有意思。我是一線建筑師,聽專家發(fā)表言論對我很有啟發(fā)。我們在考慮這件事情的時候,從自己的專業(yè)角度考慮更多一些。談到丑陋建筑,我在實際做項目中深受這方面的困擾。丑陋建筑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在某一時期會涌現(xiàn)的一些相對的丑陋建筑。丑陋建筑的出現(xiàn)也是和我國建筑快速發(fā)展形勢有關系的,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時間和地點的不同,答案也是相對的。我們當前的建筑和20年前相比、和其他國家相比,非常有特點,非常不乏味。我前段時間去美國,當?shù)厝A人有句話很經(jīng)典:美國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中國是“好臟好亂好好玩”。我認為這和建筑也存在關系,美國建筑很“無聊”,中國建筑各有各的特點。對于建筑評選,體會更多的是要引導大家(包括業(yè)主在內(nèi))認識建筑,在我們特定的時期里,做出更經(jīng)得起考驗的房子,而不是看上去就給人“添堵”的房子。有的房子很標新立異,超越時代,這很正常。有些東西需要大家形成共識,目前形勢下,國外很多建筑師過來淘金,很多大的事務所50%的工作量在中,也做了很多不錯的建筑;而也有些事務所設計花費巨大,但是帶來確是災難性的房子,我認為這是在座專家共同反感的做法。丑陋建筑評選,我感覺不僅僅是建筑的表面,更多的是設計出發(fā)點問題。包括2010年評出的十大丑陋建筑,有的顯然是建筑師的“功力”不夠,有的可能是出發(fā)點就是不能讓人接受的。
羅伯特•文丘里寫了兩本書,《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后者寫到當今很多建筑師沉醉于現(xiàn)代主義手法,而老百姓卻都喜歡拉斯維加斯,印象最深的建筑也是拉斯維加斯式的。我去紐約看到密斯設計的現(xiàn)代建筑,如果沒人提醒,我都沒有注意到這座建筑。而中國是另外一個狀態(tài),大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矩,美國設計規(guī)矩很嚴格,如果都是現(xiàn)代主義環(huán)境下,古典主義出現(xiàn)屬于不入流的。中國應該普及建筑教育和評論,告訴百姓什么東西是相對美的、相對丑的。
我們當時在評選爭論比較激烈的是形式以外的因素,可能某座建筑的甲方就想要一個建筑,那么設計師也是沒辦法的?,F(xiàn)在甲方的心態(tài)正在逐漸變化,在他們眼中建筑師就是一個工具。另外,表面的美丑是一方面,內(nèi)心的美丑是更重要的。我接觸了很多國外建筑師,我認為設計怪異并不可怕,我最反感的是他們拿中國人的錢不當錢。我們在項目設計中會替業(yè)主考慮很多,國家級項目一次性投資很大,要避免不必要的耗資,有些國外設計的項目根本不考慮后期的維護費用,非常浪費。如果這是他們自己國家的項目,絕對不會這么設計的。
白林:
關于2010年丑陋建筑評選的報道我看了很多,但很多都只是報道了內(nèi)容而并沒有關注評選過程。如今,這個新聞應該是已經(jīng)傳到國外去了,現(xiàn)在中國做的很多事情甚至都會受到世界的關注,特別是中國龐大的建筑市場更會受到更多的矚目,我們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我個人感覺判定建筑的美丑很難,專家和老百姓的視點不同。專家和專家的關注點也有許多不一樣,老百姓之間更是各有各的看法,丑陋建筑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而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就在于記錄時代,記錄中國大規(guī)模城市建設時代的國民價值觀、審美情趣的多樣性、建筑現(xiàn)狀的復雜性、矛盾性、混亂性。有許多建造這樣房子的設計師以及甲方都是覺得這樣做非常“好玩”,不覺得是一種丑陋。剛才王總關于中國和美國的一段話很有意思,很精辟地說出了中國目前建筑和城市建設現(xiàn)狀的特點。中國的改革開放向世界展開懷抱,雖然允許建筑的各種千奇百怪的表達,但是并不等于美丑完全沒有清晰的標準,當然,不同的價值觀產(chǎn)生不同的評價標準,從建筑語言、形狀、功能、材料等方面都會體現(xiàn)時代的特點。我認為活動的意義在于讓更多建筑師以外的人們開始關注建筑、開始通過關于建筑美丑的討論,關注建筑設計相關的問題,城市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也對大眾的建筑審美起到適當?shù)囊龑ё饔?。這種評選活動如果能向中國各個城市更廣泛地展開,將會使整個社會更關注建筑,從整體上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包括提高甲方的對建筑設計的認識、對建筑審美、建筑文化等的認識水平)、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推動建筑與城市的更全面、更健康、更符合中國文化審美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方向。因為中國社會的一大特點是,一個地方評選后大家都會效仿。
另外,參與本次活動使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收獲。進一步促發(fā)了我對建筑的思考,對中國社會的思考,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對中國建筑現(xiàn)狀的思考和認識。使我對建筑的思想性、文化性、社會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張華:
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覺得很有意思,2010年的評選結果中有的建筑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丑陋可能是一群自認為專業(yè)的人建造的,我所關心的是為什么它能建造出來,這是最主要的。我們現(xiàn)在搞活動目的是弘揚美、鞭撻丑,我們會發(fā)現(xiàn)建筑既然有人設計建造出來,花這么多錢,肯定有人喜歡。為什么有人喜歡我們卻不喜歡?這和繪畫、雕刻都不一樣,是藝術家的個人行為,實際上有些現(xiàn)代繪畫老百姓也欣賞不了。老百姓蓋出自己喜歡的房子,專家卻認為丑,這反映出了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建筑又不同繪畫、雕塑甚至電影,電影還有金酸梅獎,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對待社會問題。我們叫做丑陋建筑,定義是丑的,是不是也要送獎狀給甲方、給設計師,表示一種“肯定”。一座建筑到底是為誰服務?建筑體量大,投資巨大,放在公共的場使得老百姓不得不去看。我認為從學院派觀點來看,這就是丑陋的,以老百姓角度看也許是自娛自樂,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五糧液酒瓶樓”放在他們的廠區(qū)里面就能被理解,天子大酒店如果是在迪斯尼樂園里面效果會很好,因為孩子們會喜歡。所以建筑的存在是分場合的,在一定語境下是不受約束的。
在一個公共場合毫無原則地模仿山寨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另外,建筑師本身的水平很低劣,一個建筑大師,在其他地方能做出很好的作品,為什么到中國就完全變樣了?因為有什么樣的土壤就有什么樣的建筑。
中國特別缺少強有力的建筑評論,不能引導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實際上對美的認識是需要訓練的。我在清華剛入學的時候對建筑一竅不通,不喜歡清華學堂,喜歡現(xiàn)代主義建筑,在建筑系畢業(yè)之后,我就開始喜歡清華學堂類的建筑了。這說明美是被灌輸?shù)?、被熏陶的。建筑評論不能只在象牙塔里,要面向公眾,大眾媒體也要發(fā)出聲音。普通人是不看建筑雜志的,建筑雜志的發(fā)行根本起不到普及建筑知識的作用,所以建筑評論應該向大眾媒體的方向發(fā)展。還有就是建筑師自律的問題,建筑師不掙錢沒辦法生存,這就要看我們自律到什么程度。
褚智勇:
很多年前讀吳良鏞的《廣義建筑學》,提出建筑要進行全民教育,我認為特別正確。我們做功能設計考慮時,面對業(yè)主和官員時很被動,最難受的是面對官員。為了讓老百姓了解建筑這個圈子,一定要有很好的宣傳,對普通人產(chǎn)生影響。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知道什么東西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仔細分析原因,我認為是他們成長過程缺乏對美的教育,對建筑物美丑沒有教育。我們客觀條件比較差,周圍存在的90%的建筑都是比較差的東西。如果站在高樓上思考把建筑都拆了,我發(fā)現(xiàn)沒有舍不得的心態(tài)。有時候我看國外學生的作業(yè)后會很吃驚,他們從色彩等各方面都表現(xiàn)得很成熟,而中國學生的作品則大多“張牙舞爪”,國外的學生作品特別雅致,這是因為功力到了一定程度,他們的行業(yè)環(huán)境太好了,而我們從小對審美的教育缺乏,造成這方面問題比較多。說到具體的建筑美丑,可能很難評判,人們的意見不統(tǒng)一,我的體會是需要找出相對客觀的標準說明建筑是否合理。因為時間是最好的介質,過一段時間就能反映出本質,最初可能被蒙騙,過一段時間就一定能辨別出來建筑的好壞。
汪克:
我在幾個月前就知曉了丑陋建筑評選的信息,一直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的。我覺得重點不是評出的具體建筑是哪些,而是這個評選在中國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第一,因為具體情況我不太了解,但我判斷應該是沒有人主動來報名;第二,也沒有人主動來做工作,非要得這個獎;第三,是剛才大家討論的領不領獎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評選是受到干擾最少的活動,這是一個好兆頭。因為咱們國內(nèi)評選雖然很多,獎項也不少,但有些獎項的體系很容易被顛覆。原來得個獎還能展覽個幾個月,現(xiàn)在得個獎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反正以后填表的時候有這個獎項就可以了。所以說這個評選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是有在最小干擾度中獲得最大的公正度,甚至可以說是公益性的。從這方面上講,我是非常支持這個評選繼續(xù)做下去。從活動上講,也能與社會大眾拉近距離。我記得我剛回國的時候有個好朋友對我講過,說現(xiàn)在建筑師都變成個體戶了,真正影響這個社會的人里面已經(jīng)沒有建筑師了。
作為中國建筑師,我最近參加了幾個行業(yè)競賽,感觸比較深。在這種國際競賽上,中國建筑師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滅”了。這種結果正常嗎?大家可能覺得笑一笑就算了。我記得幾年前美國黑人博物館公開競標,隨后只對美國建筑師開放,他們美國的競賽就只對美國人開放,對中國就一點機會也沒有。而現(xiàn)在,比如前不久的湖南博物館競標,參賽的九個評委中有五個外國人,也就是說基本上我們中國人住的房子什么是丑、什么是美都要外國人說了算。這就是講咱們的行業(yè)到底出了什么樣的問題,通過這個評選我想說是能否探討出個什么問題來。這些丑陋建筑為什么會出現(xiàn),當然,丑陋這個詞相對主觀一些,應該說有些建筑是低劣的建筑,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些低劣建筑的出現(xiàn)。
我們國家規(guī)定外國建筑師可以獨立做方案,但施工圖一定要和本地配合。這樣,一些外國建筑師就出現(xiàn)了一種很畸形的工作狀況,很多人圖紙做得非常細致、深入,但在比如去工地現(xiàn)場考察項目等其他環(huán)節(jié)就會削減很多的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評選美與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行業(yè)再這樣畸形發(fā)展下去就很糟糕了。設計師設計的是房子而不是效果圖,如果沒有去現(xiàn)場考察,也就是意味著這個建筑不是你設計的,就是說你只出了一個方案圖而已。也就是說得直白一點,幾乎沒有一個房子是代表其建筑師真正水準的。中國建筑師是不用去考慮建造過剩的,因為這房子超出預算沒有關系,拖延了工期也和他沒關系。
我們評選丑陋建筑,到現(xiàn)在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土壤、時機和需求?在今后通過評選有沒有機會為中國建筑界提出一個標準?還是說我們這個標準還是由外國人來建立?我覺得讓外國人來建立是很難的。如何建立自己的標準?我覺得丑陋建筑評選開了一個很好的先河。
鄭黎晨:
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覺得這個評選很好。能夠和行業(yè)里的這些專家、大師來討論問題,使我受益匪淺。我覺得美和丑肯定是有一個標準的,我提一個比較淺顯的問題,我們學建筑或者是學藝術的人,一直都有一個觀念,即美的比例。其實,它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我們現(xiàn)在評選的這些建筑主觀因素更多,客觀相對少一些,所以正如剛才張總說的那樣,將這些建筑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去評價會更好。無論如何,要說服別人還是要有一個客觀標準的。所以我認為美的客觀標準在于比例。另外,剛才汪總也講到,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行業(yè)自身的管理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建筑不僅僅是藝術,它還有使用功能,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評價:一是我們要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二是行業(yè)本身發(fā)展要有一定的深度,三是要結合我們當前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丑陋建筑,我覺得任何一個事物不是本身單一的原因,它是綜合的而且他也是分各種層次的。所以要從綜合的角度出發(fā),認真分析,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讓我們國家建筑水平得以提升,這才是我們活動的目的所在。
布正偉:
評選丑陋建筑,可以說評丑比評優(yōu)難很多,建筑美學有成套的理論。比如,從建筑美學來講,看一個建筑美不美有三個方面:第一,生活美,包括功能、結構、經(jīng)濟,包括現(xiàn)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二,藝術美,你創(chuàng)造什么,體現(xiàn)什么樣的東西;第三,形式美,只有生活美和藝術美,沒有形式美是不行的,這三種的統(tǒng)一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美。但是評丑再加上一個“陋”字就非常難了。我特別查了一下字典,“陋”字還是有丑的意思,這個“陋”就是簡陋的意思,是非常粗糙的東西。所以使用“丑陋”這兩個字是要非常慎重的。
在2010年的評選結果中,出現(xiàn)一些小城市的小建筑,我覺得應該更多地去評那些大城市、發(fā)達城市的有影響的建筑,這些城市中的丑陋建筑對城市的發(fā)展太有影響力了,還有就是在一些權威者的指導下做出的建筑。
評選丑陋建筑是非常艱難的,一定要把一些大城市的丑陋建筑評選出來,這樣才有影響力。另外,就是要看它建在什么位置,因為建筑有不同的審美視角。而且,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大家對審美的標準也不一樣。
有些建筑是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fā)的,我不同意把那些有爭議的建筑就當作是丑陋建筑,比如庫哈斯的央視大樓也是這樣,庫哈斯講得很有道理,張永和有個評論說這個建筑要說好看也不算好看,要說難看也不算太難看。我認為要從城市設計來講的話,庫哈斯有個獨特的視角,他把建筑下面的空間作為一個媒體公園,在那樣一個混凝土森林、高樓叢立的情況下突然有個這樣的東西,我相信將來對于城市的公共環(huán)境,特別是把城市的公共空間還給公民是有代表性的。
另外,丑陋建筑的內(nèi)涵還是應該有比較嚴格的界定,上次評選的幾條標準需要修辭再嚴謹一些,不能把那些有爭論的建筑歸結為丑陋建筑,而且也不要完全按照網(wǎng)絡評選的票數(shù)多少確定名單,再有就是評選的對象應該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這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達到一個指導意義和普遍意義,不能是評選出的建筑都是同一個類型的。評選丑陋建筑,發(fā)達城市要首當其沖,目的是對那些發(fā)展中城市和落后城市有個警戒的作用。
梁克剛:
很遺憾錯過了2010年的丑陋建筑評選活動。我覺得我們?nèi)绻u選好的建筑,要特別嚴肅,而且程序要正規(guī),但是評選丑陋建筑則不應該那么嚴肅,太嚴肅的話評出來就有問題了。我們的目的是吸引關注和反思,就像我們拍喜劇片必須是夠熱鬧、夠好玩,都是不靠譜的人來演,目的是什么呢?不是為了笑,而是為了笑中蘊含的眼淚。而丑陋建筑評選是要反思現(xiàn)在中國的建筑市場問題,有什么樣的市場就有什么樣的建筑。如果我們要把丑陋建筑評選做成一件好玩的事,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因為太專業(yè)了之后,關注的人就太有限了,老百姓是看不到的,如果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就要將娛樂化滲透到各個方面。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反思而不是要建立一個丑陋建筑的標準。
我認為建筑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一個媒體了,而不是一個工程、項目。我們現(xiàn)在處于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需要每一個聲音。其實我期待每一座城市都有稀奇古怪的建筑,讓人感覺是很興奮的,當然視覺是很累的,其實要是當成藝術來看就都沒有什么問題,都是非常好的。到了德國和日本看建筑,覺得哪里都沒毛病,但是很無聊,到了拉斯維加斯就很興奮,完全是種蒙太奇的想法,比如他們那里的埃菲爾鐵塔就是從樓上長出來的。回到中國,現(xiàn)實就是公民意識問題,大家沒有收到過太多審美教育。另外就是職業(yè)化,我們建筑還沒有做到職業(yè)化,我們的建筑師很多都沒有收到過審美教育。如果是僅僅評選丑陋建筑,我建議沒必要那么嚴肅;另外就是要分類別,比如小城市的建筑就不能與發(fā)達的大城市的建筑進行比較。
周榕:
我覺得今天的收獲很大。現(xiàn)在有個現(xiàn)象,就是專業(yè)和業(yè)余之間很難對話,那么丑陋建筑的評選就是建立起一個對話的形式,雖然老百姓也許不太清楚什么是美,但是對丑都是一樣的,所以就說上一次評選中被網(wǎng)友選出的前五十名其實是已經(jīng)丑到一定水平了,這是無可爭議的。實際上美丑問題不在我們的專業(yè)范圍內(nèi),至少近代現(xiàn)代以來建筑美丑就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比如說建設部的金獎稱為評優(yōu),不叫選美,因為他們沒有美。所以丑陋建筑好就好在它叫做丑陋建筑。丑陋一般就是說心里和行為比較丑陋,是社會意義上的一個判斷,不是單純的審美判斷。把審美的判斷變成了社會判斷,專業(yè)人士對美丑反而更沒有判斷能力,老百姓對美丑則會有直接感受。專業(yè)人士摻雜了過多所謂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情感的原真反應已經(jīng)失去了,這是比較可怕的。
我們沒有權力、沒有能力去解決美丑問題,但是我仍然認為丑陋建筑評選是一個很好的藥引子。中醫(yī)的藥引子沒有任何的藥效,但是它起到一個讓你重視這服藥的作用。等了三天,終于在午夜接到了這一小碗露水,喝起來跟喝自來水肯定感覺不一樣,因為喝藥時的心情是非常的虔誠。丑陋建筑評選其實也起不到為社會樹立格調(diào)、標準的作用,但可以去宣揚、教化。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建議要充分引起社會的關注,關注度越強,受眾的范圍越大,傳播的越有效率越好。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2015第六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
丑陋建筑評選研討會實況 4月8日,由暢言網(wǎng)主辦的中國十大丑陋建筑研討會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四層召開。丑陋建筑評選獲得了眾多文化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