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普利茲克獎(究竟)是個什么獎(九)
來源:白林建筑 | 作者:白林 點擊量:
2019-04-06
內(nèi)容導讀:
——從王澍獲獎,看資本如何控制學術
關鍵詞:普利茲克、諾貝爾獎、 資本、全球化、學術、生意、建筑觀、意識形態(tài)
序:王澍獲獎后,普利茲克獎成了王澍頭上最大的光環(huán)和保護傘。其實,普利茲克獎,它就是一個來自民間的獎項。一個美國公司旗下的基金會設置的獎項...
——從王澍獲獎,看資本如何控制學術
關鍵詞:普利茲克、諾貝爾獎、 資本、全球化、學術、生意、建筑觀、意識形態(tài)
序:王澍獲獎后,普利茲克獎成了王澍頭上最大的光環(huán)和保護傘。其實,普利茲克獎,它就是一個來自民間的獎項。一個美國公司旗下的基金會設置的獎項。幕后操控者就是一個家族——普利茲克家族。
一、一個民間獎項——普利茲克獎
普利茲克獎(普獎)頒給了王澍,它為什么頒給王澍?究竟獎勵他的什么呢?我很好奇。我很想搞清楚該獎給王澍的意圖。我想大多數(shù)人并沒看懂,卻跟著叫好,包括一部分專家。我不禁感慨:建筑這潭水好深!
我的理解是:普利茲克獎從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出發(fā),它需要頒給一個中國人。這是政治正確的需要。有三者需要:世界需要,中國需要,美國更需要。最聰明的商人總是能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做世界最需要的事。我粗想,普獎的意圖有三點:
一、我需要世界更多人知道我。不斷宣告:我是世界建筑最高獎。強化建筑學術最高獎地位。
二、針對中國,獎什么呢?獎勵中國的價值審美意識開始向西方傾斜,終于有了成果,應該及時頒獎鼓勵。在中國樹立榜樣太重要了。
三、美國需要什么呢?需要中國的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無論普獎的全球知名度有多高,它仍然需要這個十四億人的市場。美國制定的世界規(guī)則和國際標準非常需要注入到中國這塊土地上。讓一個中國人獲獎,就可以讓全體中國人都知曉并關心關注普獎了。一個民間的獎項,就這樣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的世界最高獎。這個廣告做的太合算了。
下來的問題:這獎頒給誰?其實,頒給誰并沒那么重要。有一點很重要,獲獎者必須是一個在思想和行為上離經(jīng)叛道與眾不同,且與西方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相同相近的人。王澍成了最符合這個標準的人。那么,王澍的建筑究竟好在哪兒了呢?絕大部分的中國人包括建筑師都不清楚、不明白,看不懂。藝術嘛,深奧的看不懂就對了,看懂了就不高雅不高級了。
中國文化向來缺乏高水平的鑒賞識別藝術的能力。中國人愚昧落后,不懂藝術,更不懂高雅藝術。需要美國人告訴你們什么是藝術,什么是美,什么是價值。需要美國人給你們進行“先進的”審美價值意識的啟蒙教育。我發(fā)獎給王澍,你們慢慢學吧。這或許是普獎最想傳遞給我們的信息。
這個審美啟蒙教育是否能達到真正的實質性效果,另當別論。有兩個信息一定進入了我們的大腦:
一、中國本土建筑師獲得了一個世界最高獎——普利茲克建筑獎。
二、這個普利茲克獎是“建筑界諾貝爾獎”。
一個中國建筑師喜獲世界最高獎,中國所有大大小小的媒體,包括海外華媒都自動進入了大宣傳、大鼓舞的程序——一個美籍民辦公司設置好的宣傳戰(zhàn)略流程。自此,中國的媒體年年都會大規(guī)模地關注和報道這個“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了。
那么,普利茲克獎究竟是個什么獎呢?它真的相當于“諾貝爾獎”嗎?本文的目的是想幫助大家了解“普獎”的設獎目的、意義以及它的臺前幕后、前世今生、來龍去脈。或許能搞清普獎為什么要頒獎給王澍,其背后的意圖以及它對中國建筑的發(fā)展意味著什么、影響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二、普利茲克獎是個什么獎
普利茲克獎,其實就是一個來自民間的獎項。它是1979年才由美國人普利茲克家族企業(yè)成立的一個凱悅集團旗下的一個基金會——凱悅基金會主導建立的面向全球獎勵建筑師的獎項。
普利茲克家族,是1881年從基輔移民美國的一個猶太人后裔。第一代尼古拉斯?普利茲克做過藥劑師、律師,后開設律師事務所。第二代亞伯蘭?普利茲克從做律師開始,40歲開始經(jīng)商。到第三代杰伊?普利茲克從購買一間機場旁邊的酒店開始經(jīng)營酒店生意。之后通過不斷出色的收購,逐漸建立起現(xiàn)在的全球最大的酒店業(yè)商業(yè)帝國——凱悅集團。同時開啟了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事業(yè)。第四代托馬斯?普利茲克是現(xiàn)在的家族集團領導者。
那么,他們?yōu)槭裁丛O立普利茲克建筑獎,以及設獎的大背景、設獎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眾所周知,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美國開始積極推行全球化戰(zhàn)略。全球化其實就是美國利用自己的各方面優(yōu)勢在全球謀求霸權獲得利益。通過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金融、貨幣、資本、軍事等優(yōu)勢地位全方位地控制其他國家,通過各行各業(yè)在全世界的生意掠奪別國資源和榨取別國的勞動生產(chǎn)力。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利用全球霸權全方位的從全世界撈取好處。普利茲克家族從七十年代就同步開始布局和快速推進其家族的全球酒店事業(yè)。(全球擁有最頂級的600多家酒店)作為酒店事業(yè)面向全球的商業(yè)手段之一設置了普利茲克建筑獎(面向全球的建筑獎)。
應該說,普利茲克家族的企業(yè)很好地利用了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美國推行的全球化戰(zhàn)略,確實為全球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中國也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全球化也同時引發(fā)了全球性的三大問題:文明的沖突、環(huán)境的破壞和貧富的懸殊。
文明的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沖突。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無論是全球氣候的變化還是各國環(huán)境生態(tài)的破壞都已經(jīng)相當嚴重。貧富懸殊,美國華爾街控制的金融資本通過跨國公司從全世界榨取利潤、掠奪財富,并造成了極度的分配不均,貧富懸殊愈演愈烈。貧富懸殊引發(fā)的戰(zhàn)亂甚至造成了世界范圍的動蕩、移民以及引發(fā)的世界各國國內(nèi)外矛盾日益激化。連美國自己都受到難民移民問題的嚴重困擾,從總統(tǒng)特朗普要斥巨資修筑美墨邊境墻而引發(fā)激烈的黨爭對立可見一斑。
設立普利茲克獎,我認為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商業(yè)目的——讓資本從全球賺更多的錢;二、意識形態(tài)導向——在意識形態(tài)上維護美國霸權主義。兩個目的一個務實,一個務虛。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成為一個完整的互補體系。因此,1). 拉攏和掌控全球的建筑精英關系和人脈網(wǎng)絡,可以在全球范圍內(nèi)收集并利用城市的規(guī)劃設計信息、掌握土地市場的動態(tài)等,讓自己的酒店在全球獲得更豐厚的利益。2).可通過資本控制學術思想、學術傾向以及影響意識形態(tài)認知。將普利茲克獎打造成世界權威的“諾貝爾“建筑獎項,從而深刻影響建筑學術思想、學術觀念、建筑審美意識和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tài)。
這里,我們只能贊嘆普利茲克家族具有驚人的遠見、精明與睿智。
三、被譽為“諾貝爾獎”
普利茲克獎被譽為“建筑學界諾貝爾獎”。普獎為什么要給自己帶上一頂這樣的“桂冠”?眾所周知,諾貝爾獎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于它的理念崇高,精神偉大,評審公正,以及對全人類的歷史性貢獻,在全球已經(jīng)享有不可撼動的崇高信譽。
諾貝爾獎分科學獎和人文獎??茖W獎,是物理學獎,化學獎和醫(yī)學獎。而人文獎,是文學獎和和平獎。之后又設立了經(jīng)濟學獎。諾貝爾獎為人類的科學發(fā)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而聰明的“普利茲克獎”就將這頂?shù)赂咄氐?ldquo;世界級榮譽桂冠”戴到了自己頭上。以此也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榮譽和財富。
科學獎是嚴謹?shù)?,評審也是嚴肅的,結果也是無可爭議的。普利茲克獎所謂“被譽為建筑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說法應該是受到質疑的。因為,所謂的按照諾貝爾獎的評審程序進行評審,就可以給自己冠以“諾貝爾獎”的做法并不恰當。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按照諾貝爾獎的評審程序評審繪畫,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一個“被譽為繪畫界的諾貝爾獎”呢?藝術本來就沒有絕對標準,建筑藝術一樣沒有。但是,普獎將不該有標準的建筑藝術通過巧妙地設置“諾貝爾獎”前置詞的做法將其標準化,約定俗成化。將這句“建筑學界的諾貝爾獎”宣傳詞不停地在全世界的各種媒體上反復瘋狂播放、宣傳、傳播,將其變?yōu)橐粋€事實,一個真理。但它卻是一個借助“諾貝爾獎”的名聲,以偷梁換柱、以假換真的手段達到沽名釣譽目的做法。通過一名中國建筑師獲獎,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普獎在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其實普獎的這種做法并不能令人信服。
簡要地說,普利茲克獎就是通過評獎活動擴大自身學術話語權,逐漸形成權威性地位。以議程設置的手段:設獎——以藝術操控學術——影響建筑——影響審美意識——影響價值認知。一個民營公司通過學術的手段巧妙地將“公權私化”,占領世界建筑學術的“聲名”制高點。利用一些所謂的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師、學者構筑了“好壞我說了算”的學術霸權模式。就像用民主選舉操控民意一樣。在我看來,他們是通過建筑評獎活動向全球輸入美國式資本主義價值觀、建筑觀、藝術審美,從而對全世界的意識形態(tài)實施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影響。
我想王澍獲獎,王澍和中國都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普利茲克獎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普利茲克家族凱悅酒店集團應該是更大的受益者。我想不會有人懷疑普利茲克家族集團有一個根本的目的:動用資本的力量賺到更多的錢。
四、為何頒獎給王澍
2012年普利茲克獎宣布王澍獲獎。中國的建筑學界、建筑師們都感到了震驚??峙麓蠹易钕雴枺和蹁@獎了,但他的建筑能代表中國的建筑形象嗎?能代表中國的建筑精神嗎?他的建筑能算中國的最優(yōu)秀建筑嗎?我想能認可他代表中國的人應該寥寥無幾。
王澍獲獎后,普利茲克獎——成了王澍頭上最大的一個光環(huán)和保護傘。像獲得了尚方寶劍,在媒體上瘋狂地攻擊中國的建設成就,建設成果以及建筑教育體制。我“天才”的建筑獲得了世界最高獎的認可。突然的獲獎,感覺讓王澍有點措手不及。他在論壇上發(fā)聲:“我是選擇站在人民一邊的建筑師”。 “站在人民一邊”這話聽著就像他稱自己是業(yè)余建筑師一樣具有諷刺意味。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以大量、快速的建設來滿足億萬人民住房的需求。而不是批評大量建設,而搞些奇奇怪怪的所謂建筑藝術。其實,人民最討厭的就是假話、空話、套話、官話。
此外,普獎在選擇獲獎對象上也是雙重標準。拿兩位獲獎的中國建筑師來說,對貝聿銘和王澍兩人獎勵的內(nèi)容(方向)明顯不同。僅從氣質上看,貝聿銘的建筑大氣、簡潔、現(xiàn)代;而王澍的建筑繁雜、丑舊、奇怪。兩人的建筑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只能認為,普獎是雙重標準的評選(美國向來是用雙重標準對付他國的)。美國自己需要大氣、簡潔、現(xiàn)代的建筑;而獎勵給中國的則是繁雜、丑舊、奇怪的形象。與其說是獎勵對建筑藝術的貢獻,不如說是對美國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有貢獻(讓自己形象更好,讓他人形象更丑)更加符合普獎的設獎理念。
普獎頒給王澍起到了三方面的效果:一、向建筑師們發(fā)出錯誤的信號,嚴重誤導建筑師的中國建筑審美價值;二、引導建筑師們向丑陋的奇怪的投機的設計方向發(fā)展(以豐富建筑創(chuàng)作的名義)。三、迅速擴大“普獎”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由此,可以看出普獎頒獎給王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五、全球化與普利茲克獎
普利茲克獎設獎目的是什么呢?背后的意圖是什么?我們可以從全球化的角度做一個深度分析。首先,我們可以看看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質,簡單地說就是資本跨越國界從全球賺更多的錢。
一個偉大的猶太人馬克思早就看清了資本血淋淋的本質。且早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中發(fā)出了“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的偉大號召。但遺憾的是,全球化沒能讓全世界的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而是讓全世界的資本家聯(lián)合起來了。
資本家讓資本跨越國境到全球去榨取全世界人民的剩余價值。全世界的無產(chǎn)者并沒有聯(lián)合起來,似乎資本家們卻聯(lián)合起來了。這恐怕是馬克思所沒有預料到的。是的,無產(chǎn)者們常常是一盤散沙,而精明的資本家們卻總是團結一致、目標統(tǒng)一。
資本的利益榨取和利益爭奪本身是沒有變化的,但是,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的利益爭奪、矛盾激化不惜引發(fā)戰(zhàn)爭,到今天的全球化跨國金融、跨國資本、跨國公司到全球去獲取利益。
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慘痛教訓也讓資本變得更聰明更智慧。資本需要用更巧妙、更婉轉、更柔軟、更容易被人們接受的方式讓它們更有效率的工作。比如,通過科技、金融、貨幣、貿(mào)易、全球化的方式進行工作。
美國的猶太精英們就是最具有全球視野和最懂全球化意義和作用的一群人。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名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控了貨幣發(fā)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看,基辛格說透了全球化的目的、意義、方法手段和方向??磥恚绹藢Y本主義制度的信心是很有其道理的——資本的貪婪本性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只是方式換成了全球化的方式而已。
普利茲克獎,就是面向全球的一個獎項。因為,他們的酒店業(yè)早已經(jīng)布局到了全球。
六、規(guī)則、評委、候選人
“普利茲克獎國際評委會參照諾貝爾獎的評選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權威建筑師、作家、藝術家、學者、批評家以及前IBM主席這樣的國際工商名流等組織成評委會。”這評委會看似有權威建筑師、作家、學者,但最有權威話語權的恐怕還是像“前IBM主席這樣的國際工商名流”。你一個花我的錢進來做評審的人,你能說什么?我們不難想象應該是商人把控了普獎的評審結果。
規(guī)則,每年從40多個國家,全球500多位被提名者中選拔一名獲獎者。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場面。這是選拔嗎?不!這分明是一個全球性的宣傳“忽悠”!真好像一個小型的總統(tǒng)競選秀。完全是一個忽悠!
我們僅從日本的獲獎建筑師分析就可以清晰地看清它的“忽悠”邏輯。比如,今年的普獎獲獎者——磯崎新,和前面的日本獲獎者相比,無論從理論水平、文章著述、遍布全球的高質量建成作品,無論是扶持年輕建筑師還是推動全球化各國建筑師的國際交流,都具有無可爭議的杰出貢獻??梢哉f只和前面獲獎的其他日本建筑師相比,沒有任何可比性。
我想,全球有良知的建筑師們都會有同感。而今年的普獎頒給磯崎新:可謂是一個很可笑的事件!來自全球“晚到三十年的普獎”感慨就說明了一切。那,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呢?兩個字“忽悠”!忽悠成讓全世界都熱議的一個話題才是目的。
規(guī)則中還有這樣的表述:評審會議“普利茲克家族成員和外界觀察家均不出席”。其言外之意就是“垂簾聽政”全程操控。制定好規(guī)則,選定好評委就注定了結果。在場外實施操控足矣。設置“外界觀察家”就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它的目的原本是向外界傳遞出一種印象:普獎的評審非常的民主,非常的公平,非常的公正,沒有任何手腳貓膩。這個解釋反倒是讓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事實呢,你懂得!
此外,普獎對細節(jié)的設置也體現(xiàn)出他們異常的精明。規(guī)則中有:在當?shù)刂慕ㄖ镏蓄C獎。真不愧是理解建筑力量的精靈。對空間的力量、環(huán)境的力量理解深刻到位,看似一個小小的要求,但那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就選擇了人民大會堂頒獎,那國家總理及政府要員都會來參會。這個宣傳力度可想而知。
七、資本如何控制學術
前面已經(jīng)提到,普利茲克獎就是一個來自民間的獎項。一個美國公司旗下的基金會設置的一個獎項。幕后操控者是一個家族——普利茲克家族集團。普利茲克家族是1881年從基輔移民美國的猶太家族。從購入一家酒店開始經(jīng)營酒店業(yè),迅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級國際酒店集團??梢哉f是通過酒店經(jīng)營逐漸興起的新型資本玩家。
1979年設立了普利茲克建筑獎。走過了一條“資本操控學術,而又為資本服務的發(fā)展道路:“資本——建筑獎——酒店經(jīng)營”的資本循環(huán)。其中最要緊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資本的運作來控制世界建筑藝術和學術評價的話語權。讓建筑藝術、建筑學術成為控制世界建筑精英群體的手段。用資本的力量組織一個“權威性”的學術評價團體,將學術這個“公權”變成“私控”的工具。
用“評價——授獎——操控”將建筑藝術、建筑學術評價的標準控制在手,通過占領學術制高點來控制整個建筑行業(yè)和建筑領域。并通過「評獎——頒獎——宣傳」的政治性手段操控大眾對審美的認知,逐漸達到操控建筑師審美認知傾向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
從建筑審美滲透到對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在我看來,甚至達到了“指鹿為馬”的程度。王澍的獲獎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八、結 語
我與王澍沒有任何個人恩怨,也和普利茲克獎沒有任何的利益交際,批評文章僅僅是學術觀點的表達。本文的目的:只是試圖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表述我對普利茲克獎的個人理解以及回答人們“普獎它究竟是個什么獎”的質疑。
建筑是什么?柯布說:建筑是居住的機器。這是一個建筑思想家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代對建筑的認識和定義。因為那是一個工業(yè)革命的時代一個機器的時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建筑定義。我們這個時代,建筑似乎已經(jīng)變成了資本的工具。普利茲克獎給我們演示了資本操控建筑的全過程。
那么,普利茲克獎對建筑領域的貢獻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人們更關注建筑了。知曉了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建筑有許多面,甚至和人性一樣的復雜、多樣。除了功能性、空間性、地域性之外,人們可能開始思考建筑的思想性、文化性、經(jīng)濟性、生態(tài)性以及與世界的關系(與人類命運相關的關系)。思考意識形態(tài)的優(yōu)劣性,文化的寫實性,和生態(tài)的視野。
那么,普獎讓自己受益的是什么、對全球的影響是什么?我想,普獎通過對建筑學術話語權的掌控,除了對自己的酒店生意產(chǎn)生長期而巨大的利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當代世界建筑的價值意識產(chǎn)生了重要而深遠的思想性、文化性、現(xiàn)實性的影響。形成了對現(xiàn)實世界建筑的“四兩撥千斤”的影響效果。
對中國建筑界的影響是什么?首先,現(xiàn)實的影響。擔心會不會造成千千萬萬的建筑師照抄照搬王澍的風格,使奇奇怪怪的建筑層出不窮,沒有最怪,只有更怪的建筑風氣;其次,對建筑學術理論造成混亂,產(chǎn)生影響。學術混亂、思想混亂是最深刻的最致命的最基礎的混亂,其長遠危害不言而喻。再次,對建筑教育產(chǎn)生影響。中國會有大量的建筑學子以這位“中國普獎獲獎者”為榜樣。中國有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打下“以丑為美,奇怪天下”的建筑學審美認知導向,構筑了教育思想上的認識基礎。思想上觀念上的不良影響將一定會對廣大年輕建筑師終身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廣泛而深遠的誤導影響。
那么,王澍究竟做對了什么呢?直言不諱地說,只盯著王澍批評,其實讓他有點冤枉,他或許算是“躺槍”吧(雖然自己很高興)。王澍進入建筑學習的時期,正是封閉內(nèi)亂的十年文革之后,剛剛對外開放的時期。八十年代有一股猛烈吸收西方思想的學術思潮,勢必將中國全盤西化。包括他在內(nèi)的太多青年被西方思想深深地吸引熏染。王澍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誠實地追求了自己的個性風格,走入了自己的建筑世界。他個性、張揚、奇想、瘋狂、自我、怪誕,而又銜接了歷史的特殊時期,就誕生了王澍不中不洋而又中又洋的“奇、怪、丑、陋、虛“的建筑形象。
最后,借用一位心理學家的話,作為社會動物的我們,對待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理應是:批判而要客觀公正,好奇而不受蒙蔽,開放而不被操縱。(完)
篇外語:
今年的普利茲克獎授予了日本建筑師磯崎新。”為什么這個時候是他?”聽到這個消息,許多人都感到意外。磯崎新,一位早就是世界級建筑大師的人。他的理論之深、作品之繁、跨界之廣、涉獵之大、學術思想之活躍早已經(jīng)是建筑學界之最。他理論功力深厚,思想境界高遠,人品德行正大、視野胸懷廣闊,設計水平高超,著述作品豐厚,影響廣泛深遠。他把握住了時代的一切可能,他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品上早已達到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他已是一座高峰,后無來者。他早已不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師那么簡單的詞可以形容。
普利茲克獎真是隨心所欲。先頒獎給“孫子”,而后再頒獎給“爺爺”。倫常顛倒令人不快。論輩分說,磯崎新是前邊日本普獎獲獎者,妹島和世、坂茂、伊東等人爺爺輩的建筑師,可以說是他們的導師。磯崎新是丹下健三的弟子,是楨文彥的同輩。磯崎新現(xiàn)年已88歲高齡,是最高齡的獲獎者了吧。而時至今日,被普利茲克獎抬出來表彰,令人驚訝。我如果是他本人,我會選擇拒絕領獎,或者在獲獎感言中選擇“罵娘”——你這不是在玩我嘛!這事兒確實令人匪夷所思,普獎怕是別有用心。
我不知道為什么這個時候頒獎給他。但我知道,此前為什么不頒獎給他。磯崎新是個滿腦子左翼思想有良知的學者型大建筑師,雖然普利茲克獎聲稱自己沒有任何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但與普獎“三觀”不和顯然是磯崎新不能獲獎的理由。在我看來,磯崎新是一位具有高度正義感的偉大建筑師。我們看看他做過的一些什么事情。首先,他曾經(jīng)力排干擾,設計了四川建川博物館的“鬼子博物館”,雖然他深受日本右翼團體多次的生命威脅,但仍堅持自己的反戰(zhàn)立場。他是一位在正義面前可以超越國家超越民族狹隘立場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自己的導師丹下健三曾經(jīng)支持侵華戰(zhàn)爭的一些作為也表明了自己鮮明的立場,曾經(jīng)對丹下健三抗戰(zhàn)期間的支持軍方的做法進行過私下的追綜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公開發(fā)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位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這是一個需要具有強大精神支撐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磯崎新喜歡中國,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中華文明。中日恢復邦交以來,他積極參加中國的大型設計招投標項目,卻屢屢因為日本建筑師的身份,本來已經(jīng)獲標的項目卻遭中方拒絕。比如,中國國家大劇院項目,雖然他的設計方案獲得了評審專家團一致的首肯評價。最終還是由于政治原因被中方高層否決。此后,他對中國的熱情并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幫助中國的城市建設的工作之中。也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態(tài)度。普利茲克獎從來不青睞他,也就情有可原了。
1983年我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偶然一個機會在一個展覽上看到磯崎新設計的“筑波中心”建筑模型。當時對建筑還完全沒有入門,但是一眼就喜歡上了他的這個設計。印象非常深刻。自此開始關注他的建筑活動。作品、演講、展覽、著作┄。還聽到不少關于他的各種趣聞故事。比如,曾經(jīng)參加反日美“安保斗爭”,帶著鋼盔、蒙著口罩,拿著大棒和警察對峙。大學時候,一位年輕老師生動形象地講述,至今歷歷在目。因為他有了這“前科”,所以在日本也就沒有能夠進入任何一所大學做教師。之后,他成為了一名在野的“野武士”,以建筑為武器與社會繼續(xù)“戰(zhàn)斗”。斗爭精神一直是非常旺盛從未有變。他曾經(jīng)是一名毛澤東的崇拜者。如今88歲高齡的他仍然像是一個斗志昂揚的“革命”斗士。
他踐行了“不要完美人生,而要精彩人生”的格言。
上一篇:白林:王澍(博士論文)評議(八)
下一篇:桃花源里的一粒“花種子”的故事